陈志聪、徐绘敏等人参加第四届国际计算社会科学年会

July 20, 2018

我院副教授、奥美数据科学实验室主任王成军博士、计算传播学实验中心研究员吴令飞博士(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博士后)以及中心成员陈志聪(2016级硕士)、徐绘敏(2018级硕士)赴芝加哥参加了第4届国际计算社会科学会议(IC2S2,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ational Social Science)。吴令飞博士、徐绘敏在会议分论坛中发表口头报告,陈志聪在会议上展示了一份研究海报(Poster)。

2018年7月12日至2018年7月15日,第4届国际计算社会科学会议(IC2S2,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ational Social Science)在美国西北大学召开。会议的主办方是西北大学Kellogg管理学院,此外西北大学复杂系统研究中心(NICO,Northwestern Institute on Complex Systems)和McCormick工程学院参与协办。

国际计算社会科学会议是整个计算社会科学领域规模和影响力均较大的盛会,自2014年起至今年是第四届,前三届分别在芬兰、美国和德国举办。计算社会科学这一研究范式最早自2009年由哈佛大学政治学家David Lazer等15位来自不同领域的研究者提出,主张充分利用互联网上的人类行为数据(如数字轨迹等),将计算机科学、物理学等不同领域的思想、方法与传统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相结合,从而解决重大的、以往较难以开展的社会科学研究问题。

本次会议的正会为7月13-15日,会议正式开始之前,陈志聪、徐绘敏参加了一场会议主办方组织的数据马拉松活动(Datathon),该活动从7月12日上午9点半起,在24小时内,从提出研究问题,到数据采集、清洗、分析,最后得出研究结论并7月13日上午9点半在大会主会场进行展示和报告。本次大会的Datathon主题是“category”,主要探讨人们对事物、对人群等构建的各种层面的分类体系对社会可能产生的诸多影响。

陈志聪在会场报告数据马拉松活动的研究成果

在7月14日的Social Class分论坛中,徐绘敏报告了由王成军副教授指导的论文“社会阶层形塑我们在线上和线下的移动轨迹”(Social classes shape our trajectories in both online and offline space),并与在场的老师和同学进行了互动和交流。这场针对社会阶层的讨论增加了对阶层再生产的理解,为之后研究的深入奠定基础。

徐绘敏在Social Class分论坛中做口头报告(Oral Presentation)

7月15日,吴令飞博士在 Teams分论坛上中报告了题为“生产力悖论”(Productivity Paradox)的研究。他提出,只有是“钻石”的人才可能从科学中“雕刻”出“钻石”(Only diamond can cut diamond in science),这一命题背后包含着对团队合作及其创造力的深刻思考和洞察。

吴令飞在Teams分论坛中做口头报告(Oral Presentation)

在7月14-15日的Poster Session中,陈志聪展示了与王成军副教授和吴令飞博士合作的研究“穷人阅读为了娱乐,富人阅读为了增长见识,贫困、分化与知识的同质性”(The Poor Read for Entertainment and the Rich Read for Education: Poverty, Fragmentation and Knowledge Homogeneity)。主要探讨了在移动阅读行为中,不同阶层的用户在阅读时间和阅读兴趣上的差异。

陈志聪在Poster Session展示海报

会议结束后,与会的计算传播学实验中心成员集体参观访问了西北大学复杂系统研究中心(NICO,Northwestern Institute on Complex Systems)和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知识实验室(Knowledge Lab),并做了研究分享和交流。

计算传播学实验中心成员访问访问西北大学复杂系统研究中心NICO,并与该中心研究员靳擎博士合影
计算传播学实验中心成员访问芝加哥大学知识实验室,图为陈志聪在组会上做研究分享

作为一种崭新的研究范式,计算社会科学从数据基础和计算方法两个层面丰富了人们对于社会现象的认识。与自然科学相比,社会现象卷入了海量的异质性个体的互动行为,因而异常复杂并且难以预测。通常社会科学研究的数据往往是用户报告的、静态的、小规模数据,对此,互联网行为数据和大规模的互联网实验提供了另外一种可能性。在这个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时代,计算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在建设更美好的社会方面必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